一、簡述 隨著我國水產養殖業的迅猛發展,各種先進的水處理技術得以廣泛應用,如砂濾、微生物凈化、紫外線殺菌消毒、泡沫分離等。但隨著工業化封閉式循環水養殖設備在實際生產中的推廣的應用,高密度、小水體的生產條件對水質的要求也更加嚴格。因此,應用具有高效、快速特點的臭氧進行水質處理的技術也就應運而生。 1.臭氧的特性 臭氧(O3 )又名活性氧,是氧氣的同素異構體,易溶于水,在水中即刻發生還原反應,產生中間物質單原子氧和羥基(0H) 單原子氧氧化能力極強,羥基也是強氧化劑、催化劑,因此,臭氧具有較強的消毒效果,并可以分解一般氧化劑難以破壞的有機物單原子氧和 羥基消毒作用的機理為:(1)臭氧可以分解細菌的細胞壁,擴散進人細胞內,氧化破壞細胞室內的酶而殺死病菌;(2)臭氧可與細菌細胞壁 脂類艤鍵反應,進人細菌體內部,作用于脂蛋削白和脂多糖,改變細胞的通透性,從而導致細胞溶解。臭氧殺菌消毒、分解水中有機質及無機物的能力比常用的氯高出幾百倍。而且由于臭氧不穩定,反應過后易生成氧和水,從而 不會造成二次污染。 2 臭氧可以凈化水質的依據由于臭氧的強氧化性,使得它對水中的各種微生物均具有較好的殺滅效果。 3 臭氧用于海水消毒數據 3.1臭氧平衡濃度 不同負荷率的臭氧處理導致海水中臭氧平衡濃度不同。1L/min處理產生0.04 ppm,而2、3、4和5 L/min臭氧負荷處理分別產生0.11、0.15、0.19和0.23 ppm的臭氧平衡濃度。 3.2氨氧化 海水中5ppm的氨被臭氧完全氧化的時間不超過12小時(圖1)。在本實驗中,臭氧對氨氮的去除在前3h較快,在后9h內緩慢進行,直至氨氮濃度全部被氧化。將臭氧對氨氮的去除分為兩組,即較低的組和較高的組。低濃度臭氧處理(1、2、3L/min臭氧)的去除率為0.55±0.21ppm/h,平均去除加速度y=1.2873ln(x)+1.141。另一種是較高的臭氧處理(4和5L/min臭氧),去除率為0.75±0.20ppm/h,去除加速度y=1.2108ln(x)+1.3005。
臭氧還與亞硝酸鹽發生反應,將其氧化成硝酸鹽和其他水中多余的氣體。在所有臭氧處理濃度下,海水中5ppm的亞硝酸鹽在90min內被完全氧化,平均去除率為4.45±0.21mg/L/h(y=1.3022ln(x)0.993)。在最初30分鐘后,亞硝酸鹽濃度從5 ppm下降到1 ppm,然后在90分鐘內連續下降到接近零(圖2)。
3.4硝酸鹽氧化 硝酸鹽在12小時后從5-3.95 ppm的初始濃度被氧化,此后保持在該水平(圖3)。硝酸鹽去除率平均為0.36 ppm/h(y=0.0851 ln(x)+4.1748)。臭氧對硝酸鹽的氧化作用在12h內完成,12h后硝酸鹽濃度無明顯變化(p>0.05)。
3.5TOC氧化 在臭氧氧化過程中,TOC濃度一直下降,12小時后所有處理的濃度達到2.98±0.77 ppm時趨于穩定,但24小時后最低臭氧處理的濃度為4.06±0.46 ppm時趨于穩定(圖4)。這意味著總有機碳達到平衡濃度,并保持在那里之后。TOC氧化速率可分為最低臭氧處理、中等臭氧處理和最高臭氧處理三組,氧化速率分別為1.65、2.22和2.25ppm/h。實驗表明,最低臭氧處理濃度(1L/min)對水中TOC的去除率顯著降低(p<0.05),而其它濃度對TOC的去除率差異不顯著(p>0.05)。
3.6溴酸鹽形成 溴酸鹽的形成隨著臭氧暴露時間的延長而增加(圖5)。在臭氧氧化24小時內,溴酸鹽濃度急劇上升至79.28ppm。在氨的氧化過程中,只要水中仍有氨存在,溴酸鹽的生成就受到抑制。溴酸鹽濃度在前6小時保持在0.33 ppm,在接下來的6小時增加到8.3 ppm,然后急劇增加(圖6).在TOC的氧化過程中,水中的有機碳也抑制了溴酸鹽的生成。在最初的12小時內,除5L/min的臭氧處理外,所有溴酸鹽濃度均低于10 ppm(圖7)。12h后,TOC也消耗殆盡,溴酸鹽生成量急劇增加。
二、重要結論 在水產養殖中應用臭氧強化水質,可以完全去除水中的氨氮和亞硝酸鹽。雖然硝酸鹽濃度可能累積,但在常規條件下,硝酸鹽對生物體并沒有真正的毒性。臭氧氧化對海水中溴酸根離子的生成有補償作用,但由于水中存在氨氮和有機碳,氨氮和TOC濃度的不同可以抑制溴酸根離子的生成。 啟示 使用臭氧對養殖尾水進行處理,不僅可以減少細菌和寄生蟲還可以對NH4+-N、NO2--N等水質參數起到調控作用。 想要了解更多有關臭氧的知識可聯系:18316980324(VX同步)
|